2025年联合国海洋会议动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

2025-08-07 17:07:28 文章来源:   发布人: 桑杉
 

202569日至13日,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在法国尼斯举行,会议围绕“加快行动,动员所有行动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主题展开讨论。海洋行动小组6Ocean Action Panel 6针对“推动可持续海洋经济、海运及沿海社区韧性建设,确保不让任何一方掉队”议题达成多项突破性共识,为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SDG14)注入新动力。

行动小组6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牵头,汇聚政府、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及沿海社区代表,重点讨论如何通过政策创新与技术合作实现海洋经济的公平与可持续性。会议通过《尼斯海洋行动计划》中的相关条款,明确以下方向:

1. 海运业绿色转型:呼吁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254月前启动海运脱碳路线图,目标在2050年前实现全球海运零排放。法国、挪威等国承诺加大对绿色船舶技术研发的投资,并推动建立国际海运碳信用交易机制。

2. 沿海社区韧性建设:提出“蓝色韧性计划”,整合气候适应、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支持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LDCs)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和可持续生计项目。中国宣布将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5000个海洋治理培训名额,并推动“海上枫桥经验”等社区治理模式的国际推广。

3. 可持续海洋经济融资机制:倡议设立“蓝色经济加速器基金”,首期规模预计达10亿美元,重点支持海洋可再生能源、生态旅游等低碳产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承诺提供配套资金,并探索蓝色债券、碳汇交易等新型融资工具。

作为行动小组 6 的协调方,UNCTAD 在会议中强调贸易政策对海洋经济的引导作用:

1. 蓝色贸易倡议:提出修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建立“可持续海洋产品认证体系”,鼓励成员国通过关税优惠和市场准入支持符合环保标准的海洋产品贸易。例如,柬埔寨宣布将优先进口获得MSC(海洋管理委员会)认证的渔业产品,并推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BBNJ 协定)的批准。

2. 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UNCTAD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合作推出“数字蓝色走廊”计划,通过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海洋资源监测和供应链透明度。该计划将首先在非洲和加勒比地区试点,帮助当地社区接入全球海洋经济网络。

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大会发言中提出“共建普惠繁荣的海洋”倡议,强调通过多边合作破解海洋治理难题:

1. 南南合作案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澜沧江——湄公河蓝色经济走廊”项目,已在越南、柬埔寨建成3个海洋生态监测站,并推动中老铁路与泰国港口的冷链物流对接,助力区域渔业产品出口。

2. 生态保护实践:国内首个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华润汕尾项目通过鱼贝藻共生模式实现年固碳1500吨,其“生态养殖+数字科技”模式被纳入《尼斯海洋行动计划》的最佳实践案例。

尽管取得进展,海洋治理仍面临多重挑战:全球仅8%的海洋被划为保护区,且有效管理率不足3%;海运脱碳所需的绿色燃料供应链尚未成熟;发展中国家获取技术和资金的渠道有限。为此,行动小组6呼吁:

1. 各国需在20259月联合国大会前完成BBNJ协定的批准,确保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法可依;

2. 国际金融机构应将海洋投资占比从目前的不足2%提升至2030年的10%,并设立专门的蓝色气候基金;

3. 学术界与企业需加强合作,例如通过“海洋创新联盟”加速潮汐能、海水制氢等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来源:tbtguide

 

 

相关推荐